近日,日本用H3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导航卫星,这颗名为“引路6号”的卫星是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的第5颗卫星。
准天顶卫星系统是一套导航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缩写:QZSS),类似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目前有4颗卫星在轨运行,如果这颗新发射的卫星可以顺利入轨,这套系统将有5颗卫星在轨运行。主要服务日本,亦覆盖东亚、澳洲等地。
准天顶卫星系统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启用。目前QZSS独立运行情况下只能提供有限的定位能力,它主要是GPS系统的辅助系统,通过GPS卫星数据的配合使用,通过使用专用接收设备可以提供10厘米以下的定位精度。
目前除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有面向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其它国家还没有全球性的定位系统。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如果严重依赖国外的卫星定位系统,是具有很大风险的。这也是我国自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因。
相信日本也有这方面考虑,一方面,通过QZSS系统弥补GPS的定位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在军事领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
但是从全球导航卫星的系统建设规模来看,美国开发的GPS覆盖全球仅需24颗卫星;中国的北斗系统需要55颗卫星;俄罗斯开发的格洛纳斯需24颗卫星;欧盟的伽利略也需30颗卫星。
日本的QZSS设计卫星在11颗,其设计目的是独立及完整的日本系统能在没有美国卫星信号的情况下,继续提供高精确度的定位服务,以保障国家安全。而这一计划预计要在2030年实现。
如果实现这一计划,很显然,其距离面向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又进一步。日本很可能成为第五个具有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国家。
但是日本在这一领域,也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ndian 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RNSS),目前印度的IRNSS已经发射9次,包括7颗在轨的工作卫星。
而印度的IRNSS计划发射24颗,实现全球导航能力。因此在争夺第五个具备全球导航能力的卫星系统方面,日本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各国都倾尽全力搞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呢?这里有着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利益。在没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情况下,所有的导航服务必须使用外国提供的导航系统。
我国在没有北斗卫星时,包括军事应用,都必须使用美国的GPS提供的服务,如果在战时,导航系统被关闭,将有巨大的风险。
另外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如果没有自己的全球导航系统,所有的导航用产品,都必须采用国外技术,这里有巨大的利益空间,包括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专利等费用,会对信息产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不可逾越的壁垒。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只做交流分享之用。部分资料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联系处理。发布者:章鱼评测,未经作者本人授权,禁止任何形式转载本网站内容。微信:15711082980:https://500miao.com/?p=2093